关于高中古诗词大全必背,高中古诗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1★雨后池上 【作者】 宋代 刘攽 【体裁】 七言绝句 【原文】一雨池塘水面平,淡磨明镜照檐楹。
2、东风忽起垂杨舞,更作荷心万点声。
3、 【注释】①磨:打磨。
4、②檐楹(yán yíng):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。
5、③垂杨:杨柳。
6、④荷:荷花。
7、 【译文】(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。
8、)雨后的池塘,水面平静,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,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。
9、东风忽起,舞动池边的垂杨,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,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,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。
10、 【赏析】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,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。
11、雨后池上景物十分美丽美,诗人既写其静态,又写其动态,不仅显得丰富多姿,而且构成对比,收到以静显动,以动衬静,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。
12、首句平直叙起,次句从容承之,而以第三句为主,尽宛转变化工夫,再以第四句发之。
13、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,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‘统一,成因势置景、笔随景迁之妙。
14、 2★田园乐 【作者】 盛唐 王维 【体裁】 六言绝句 【原文】桃红复含宿雨,柳绿更带朝烟。
15、花落家童未扫,莺啼山客犹眠。
16、 【译文】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,色泽更柔和可爱,雨后空气澄鲜,弥散着冉冉花香,使人心醉;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,更袅娜迷人。
17、花落就该打扫,然而家童尚未起,故此还没有打扫。
18、(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,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。
19、)黄莺在不停地啼叫,已是热闹非凡,但这啼叫声却没有惊扰美梦,山客还在酣睡。
20、 【赏析】《田园乐》是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。
21、 第一个特点由境生情,诗中有画。
22、先写桃花、柳丝、莺啼,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,然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,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。
23、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,只衬托得“山客”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,所以其意境主在“静”字上。
24、王维之“乐”也就在这里。
25、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,音韵铿锵。
26、不但“桃红”与“柳绿”、“宿雨”与“朝烟”等实词对仗工稳,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。
27、如“复”与“更”相对,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;“未”与“犹”对,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。
28、“含”与“带”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,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,十分生动。
29、 3★暮过山村 【作者】 唐 贾岛 【体裁】 五律 【原文】数里闻寒水,山家少四邻。
30、怪禽啼旷野,落日恐行人。
31、 初月未终夕,边烽不过秦。
32、萧条桑柘外,烟火渐相亲。
33、 【译文】一个秋天的黄昏,诗人路过一座山村,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, 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。
34、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,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;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,山区渐渐暗黑下来,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。
35、 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,烽火点燃起来,没有越过秦地,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,山区更显得阒静,安谧。
36、(看到)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,(我)渐渐向之靠近。
37、 【注释】边烽:指边境的烽火。
38、唐代边烽有两种: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,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。
39、这里指前者,即战火。
40、秦,指今陕西南部一带。
41、 【赏析】 贾岛以“幽奇寒僻”的风格著称,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。
42、诗的布局以“寒水”开始,“烟火”告终,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、落日、初月、边烽,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,从惶恐而至欣慰。
43、山区景物采用移步换景法描绘,随着时间的推移,而不断变动,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发展。
44、这样,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,有开阖,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。
45、 4★塞下曲 【作者】 盛唐 王昌龄 【体裁】 五言古诗 【原文】 饮马渡秋水,水寒风似刀。
46、 平沙日未没,黯黯见临洮。
47、 昔日长城战,咸言意气高。
48、 黄尘足今古,白骨乱蓬蒿。
49、 【译文】深秋的黄昏,军士牵着马来到洮水畔,牵马入水,河水寒冷,令人瑟瑟发抖,塞外的秋风不但猛烈,而且寒冷,吹在脸上更是像刀割一样。
50、暮色苍茫,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,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,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。
51、这里曾经是长城之战大败吐蕃的地方,斗志高昂,意气风发是众人的说法。
52、 然而,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,一年四季,黄尘弥漫,战死者的白骨,杂乱地弃在蓬蒿间,从古到今,都是如此。
53、 【赏析】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,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,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。
54、开头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,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。
55、接着,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,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。
56、没有一个议论字眼,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。
57、 这里是议论,是说理,但这种议论、说理,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,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,手法极其高妙。
58、 5★★朴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【作者】 苏轼 著名文学家。
59、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。
60、 【原文】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
61、谁见幽人独往来?缥缈孤鸿影。
62、 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
63、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64、 【注释】漏断:即指深夜。
65、漏,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;即指深夜。
66、 【译文】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,夜深人静,漏壶的水已滴光。
67、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?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。
68、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,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。
69、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,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。
70、 【赏析】 在这首词中,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,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。
71、下阕更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,表达了孤高自许、蔑视流俗的心境。
72、 6★★减字木兰花 【作者】秦观 【原文】天涯旧恨,独自凄凉人不问。
73、欲见回肠,断尽金炉小篆香。
74、 黛蛾长敛,任是春风吹不展。
75、困倚危楼,过尽飞鸿字字愁。
76、 【赏识】 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。
77、上片写女子独自凄凉,愁肠欲绝;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楼。
78、全词先着力写内心,再着重写外形,触物兴感,借物喻情,词采清丽,笔法多变,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,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。
79、 此词通体悲凉,可谓断肠之吟,尤其上下片结句,皆愁极伤极之语。
80、词中出语凝重,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,读来愁肠百结,抑扬分明,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。
81、 8★★减字木兰花 【作者】朱敦儒 【原文】刘郎已老,不管桃花依旧笑。
82、要听琵琶,重院莺啼觅谢家。
83、 曲终人醉,多似浔阳江上泪。
84、万里东风,国破山河落照红。
85、 【注释】 ①刘郎:刘禹锡《元和十一年自郎州至京城戏赠看花诸君子》:"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载。
86、"又,《重游玄都观》:"种桃道士归何处,前度刘郎今又来。
87、"后常代指一般男子。
88、②“不管”句: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:"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"③重院:深院。
89、谢家:泛指秦楼歌馆。
90、④“多似”句: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"座中泣下谁最多,江州司马青衫湿。
91、"⑤“国破”句:杜甫《春望》:"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92、" 【赏析】这首小令是作者少有的用典佳作。
93、化他人之典,自然贴切,如同己出,实为妙笔。
94、词人面对东风万里,落日映照的河山,想到中原失地,恢复无望。
95、这对于身遭国破家亡之难、辗转流离南方的朱敦儒来说,心中悲慨又胜别个。
96、这首词风格明快,感情浓烈。
97、是一首动人的小令。
98、 9★★宿渔家 【作者】郭震 【原文】几代生涯傍海涯,两三间屋盖芦花。
99、灯前笑说归来夜,明月随船送到家。
100、 【译文】 世代在海边生活,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。
101、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,但晚上归来,有青天明月、大海涛声伴送到家,真是开心惬意。
102、 10★★三江小渡 杨万里 【作者】 宋 杨万里 【原文】溪水将桥不复回,小舟犹倚短篙开。
103、交情得似山溪渡,不管风波去又来。
104、 【注解】 将:行,流过。
105、 【译文】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,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。
106、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,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。
107、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送别诗。
108、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,用“溪水将桥不复回”与“不管风波去又来”进行对比,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。
109、此外,运用比喻,直接把“交情”比做“山溪渡”,借自然界的“风波”象征社会风浪,从而突出了诗的主旨。
110、 【阅读训练】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?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。
111、 答:全诗采用对比、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。
112、用“溪水将桥不复回”与“不管风波去又来”进行对比;以“山溪渡”比喻“交情”;赋予“山溪渡”、“风波”象征意义,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,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。
113、(先判断,再分别结合原诗作答。
114、) 2、 本诗的“诗眼”是什么? 答:交情(交情得似山溪渡:我们的友情将像这山溪渡一样经得起社会风云的考验。
115、) 11★★商山早行 【作者】温庭筠(yún),唐代诗人、词人。
116、本名岐,字飞卿。
117、晚唐考试律赋,八韵一篇。
118、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,八叉八韵即告完稿,时人亦称为“温八叉”、“温八吟”。
119、诗词兼工,诗与李商隐齐名,并称“温李”;词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
120、词多写女子闺情,风格秾艳精巧,清新明快,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,被称为花间鼻祖。
121、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,大都收入《花间集》。
122、原有集,已散佚,后人辑有《温庭筠诗集》《金荃词》。
123、另著有传奇小说集《乾巽子》,原本不传,《太平广记》引录甚多。
124、 【原文】晨起动征铎(duó),客行悲故乡。
125、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
126、 槲(hú)叶落山路,枳(zhǐ)花明驿墙。
127、因思杜陵梦,凫(fú)雁满回塘。
128、 【注释】 ①商山,也叫楚山,在今陕西商县东南。
129、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,经过这里。
130、②枳花明驿墙,部分版本为“枳花照驿墙”。
131、明:使……明艳。
132、这句意为: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。
133、③征铎,远行马车所挂的铃。
134、④槲,一种落叶乔木。
135、⑤枳,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
136、⑥明,一作“照”。
137、⑦驿,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、住宿的地方。
138、⑧杜陵,地名,在今陕西西安东南。
139、⑨凫,野鸭。
140、⑩回塘,圆而曲折的池塘。
141、 【译文】 黎明起床时,车马上的铃铎已叮当作响,出门的人踏上了旅途,还一心思念家乡。
142、鸡叫声很嘹亮,客栈沐浴着晓月的余辉,足迹凌乱,木板桥覆盖着早秋的寒霜。
143、枯败的槲叶,落满了荒山的野路,淡白的枳花,照亮了驿站的泥墙。
144、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,一群群凫雁,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。
145、 【赏析】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,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,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。
146、首句表现“早行”的典型情景,概括性很强。
147、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,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。
148、三、四两句,历来脍炙人口,“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,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”。
149、旅途早行的景色,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:“凫雁满回塘”。
150、眼里看的是“槲叶落山路”,心里想的是“凫雁满回塘”。
151、“早行”之景与“早行”之情,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。
152、 12★与诸子登岘山 【作者】 盛唐 孟浩然 【体裁】 五言律诗 【原文】 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
153、 江山留胜迹,我辈复登临。
154、 水落鱼梁浅,天寒梦泽深。
155、 羊公碑尚在,读罢泪沾襟。
156、 【注释】 ①岘山:一名岘首山,在今湖北襄阳县南。
157、 ②复登临: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。
158、登临:登山观看。
159、 ③鱼梁:沙洲名,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。
160、梦泽:云梦泽,古泽名,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。
161、 ④羊公碑:晋人羊祜之碑。
162、 【译文】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,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。
163、(大至朝代更替,小至一家兴衰,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、悲欢离合,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,没有谁没有感觉到。
164、寒来暑往,春去秋来,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,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。
165、)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,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。
166、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,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。
167、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,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。
168、 【赏析】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。
169、作者登上岘首山,见到羊公碑,自然会想到羊祜。
170、由吊古而伤今,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。
171、四百多年前的羊祜,为国(指晋)效力,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,是以名垂千古,与山俱传;想到自己至今仍为“布衣”,无所作为,死后难免湮没无闻,这和“尚在”的羊公碑,两相对比,令人伤感,因之,就不免“读罢泪沾襟”了。
172、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,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,富有形象,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,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。
173、同时,语言通俗易懂,感情真挚动人,以平淡深远见长。
174、 13★★★江城子 【作者】:后蜀 欧阳炯 【原文】晚日金陵岸草平,落霞明,水无情。
175、 六代繁华,暗逐逝波声。
176、 空有姑苏台上月,如西子镜,照江城。
177、 【注释】 ①金陵:今江苏南京。
178、②落霞:晚霞。
179、③六代:指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六朝,均建都于金陵。
180、④暗逐逝波声: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。
181、⑤姑苏台: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。
182、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。
183、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,为长夜之饮。
184、⑥西子:即西施。
185、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。
186、⑦江城:指金陵,古属吴地。
187、 【译文】 日暮时分,江边长着郁郁葱葱的青草,金陵城外笼罩在鲜艳明丽的落日余辉中,江面宽阔,江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。
188、六代的繁华,不知不觉地消失在这波涛汹涌的波涛声中。
189、只有姑苏台上那皎洁的月亮高挂,像姑苏西子的镜子,照耀这兴衰交替的金陵城。
190、 【简析】 此词是五代词中写怀古题材较早的一首。
191、把金陵的景象与词人眼见古都兴衰而慨然兴叹的悲凉情感,形象地描绘并抒写出来。
192、情景交融,寓意深刻。
193、全词感情色彩极浓,写景抒情,真切动人,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194、本词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使全词情景交融,可谓天衣无缝。
195、 14★★★晚泊岳阳 【作者】欧阳修,北宋时期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和诗人。
196、与韩愈、柳宗元、宋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。
197、 【原文】卧闻岳阳城里钟,系舟岳阳城下树。
198、正见空江明月来,云水苍茫失江路。
199、 夜深江月弄清辉,水上人歌月下归。
200、一阕声长听不尽,轻舟短楫去如飞。
201、 【译文】 日暮钟声,“城里”应是灯火辉煌,美丽无比,而自己却漂泊城下,闲卧舟中。
202、只见一轮皓月,悬于空江之上,可是江面云水茫茫,前路又在何方呢?夜深月亮洒下清辉,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。
203、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,其中感情体味不尽,只感觉轻舟短楫,疾去如飞。
204、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,写于被贬夷陵途中,隐含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思。
205、这首诗通过卧闻钟声、系舟树下、静赏江月、倾听歌声等举动,城里钟、水上歌等听觉感受,城下树、空江月、水上人、云水苍茫、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,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。
206、 15★★如梦令严蕊 【作者】 严蕊,南宋中叶女词人。
207、 【原文】道是杏花不是。
208、白白与红红,别是东风情味。
209、曾记,曾记,人在武陵微醉。
210、 【译文】此花乍一看去,极易被误认为梨花,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。
211、仔细一看,却并非梨花,也并非杏花。
212、因此可知此花之色,有如梨花之白,又有如杏花之红。
213、一树花分二色,确非常见,此花实在别致啊!曾经记得陶渊明在五灵忽逢桃花林,陶醉在桃花芳华鲜美,落英缤纷的美丽与脱俗之中。
214、 【赏析】 道是梨花不是、道是杏花不是、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,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?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,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? 16★临江仙·夜归临皋 【作者】 宋 苏轼 【体裁】 五律 【原文】 夜饮东坡醒复醉,归来仿佛三更。
215、家童鼻息已雷鸣。
216、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。
217、 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?夜阑风静縠纹平。
218、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219、 【注释】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(1082)九月作于黄州。
220、临皋,即临皋亭,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,在黄州朝宗门外。
221、② 东坡,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。
222、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,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,遂名此地为“东坡”, 并取以为号。
223、又建雪堂,其时堂未建成,故仍回临皋止宿。
224、③ 恨,感到缺憾。
225、营营,为名利所纷扰。
226、④ 夜阑,夜深。
227、縠,有皱纹的纱。
228、縠纹,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。
229、 【译文】 夜深宴饮在东坡醒了又醉,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。
230、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。
231、轻轻地敲了敲门,里面全不回应,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。
232、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,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!趁着这夜深、风静、江波坦平,驾起小船从此消逝,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。
233、 【赏析】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,即兴抒怀,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。
234、全词的特点是叙事、议论、写景、抒情相结合,语言舒展自如,简练生动,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。
235、在情感上,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,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。
236、 17★长信秋词(其三) 【作者】 盛唐 王昌龄 【体裁】 七言绝句 【原文】奉帚平明金殿开,且将团扇暂裴回。
237、玉颜不及寒鸦色,犹带昭阳日影来。
238、 【译文】天色方晓,金殿已开,就拿起扫帚,从事打扫,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;打扫之余,别无他事,就手执团扇,且共徘徊,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。
239、徘徊,写心情之不定,团扇,喻失宠之可悲。
240、说“且将”则更见出孤寂无聊,唯有袖中此扇,命运相同,可以徘徊与共而已。
241、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,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,而自己深居长信,君王从不一顾,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,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。
242、 【赏析】王昌龄这篇诗写宫廷妇女的苦闷生活和幽怨心情,即就《怨歌行》的寓意而加以渲染,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。
243、不说己不如人,而叹人不如物,以显示怨情之深,构思很巧,很切。
244、 18★浣纱女 【作者】 盛唐 王昌龄 【体裁】 七言绝句 【原文】钱塘江畔是谁家,江上女儿全胜花。
245、 吴王在时不得出,今日公然来浣纱。
246、 【译文】 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“胜花”的女子,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,如果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代,钱塘江上这些女儿,定会像西施、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,并深藏于吴宫之中,不得出来,但如今已不是过去,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。
247、“纱”是轻薄的绢。
248、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,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,她们欢歌笑语,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,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,这是一幅十分迷人的图画。
249、 【赏析】 此诗赞美钱塘女儿的美好。
250、引吴王之例,还使作品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,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,进行了讽刺,丰富了作品的内容。
251、 19★★★金陵图 【作者】韦庄 【原文】谁谓伤心画不成?画人心逐世人情。
252、 君看六幅南朝事,老木寒云满故城。
253、 【译文】 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“一片伤心”呢?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,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,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。
254、 请看这幅《金陵图》吧,画面上古木枯凋,寒云笼罩,一片凄清荒凉。
255、南朝六个小朝廷,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,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?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。
256、 【赏析】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,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,有感于心,挥笔题下了这首诗。
257、 20★忆昔 【作者】 唐 韦庄 【原文】昔年曾向五陵游,子夜歌清月满楼。
258、银烛树前长似昼,露桃花里不知秋。
259、 西园公子名无忌,南国佳人号莫愁。
260、今日乱离俱是梦, 夕阳唯见水东流! 【写作背景】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,后来移居虢州。
261、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,他正来京城应试,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,抚今伤昔,写下了这首“感慨遥深,婉而多讽”的七律。
262、“感慨遥深”指其思想感情,“婉而多讽”言其情韵风调。
263、 【赏析】 此诗艺术上主要有两点特色:一是用典使事,使诗意委婉深曲。
264、二是借助于双关、象征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,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。
265、全诗以“昔年”领起,前六句紧扣题旨“忆”字,描绘昔日繁华景象。
266、末联一跌,顿起波澜,发为变徵之音,结出无限感慨。
267、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、竞逐奢靡的批判,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。
268、 这种曲曲传情、意在言外的构思,形成了“婉而多讽”的情韵风调。
269、以华绮侧艳之辞,寄感慨遥深之志,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。
270、 不好找啊!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