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垂涎三尺成语解释】“垂涎三尺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非常贪心,看到别人的东西特别想要,甚至到了极度渴望的地步。这个成语形象生动,常用于讽刺那些贪婪、不切实际的人。
成语解析
- 出处:该成语最早见于《三国演义》中,用来形容曹操对刘备的领地产生强烈欲望。
- 字面意思:“垂涎”是指口水往下流,“三尺”是夸张的说法,表示口水流得很长,形容极度渴望。
- 引申义:形容人对某物或某种利益极度渴望,甚至不顾一切地想要得到。
成语用法
- 结构:主谓结构
- 感情色彩:贬义词
- 使用场景:多用于批评他人贪心、不自量力的行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垂涎三尺 |
拼音 | chuí xián sān chǐ |
出处 | 《三国演义》 |
字面意思 | 口水流下三尺,形容极度渴望 |
引申义 | 形容人贪心、渴望过度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贪婪 |
近义词 | 贪得无厌、垂涎欲滴 |
反义词 | 安分守己、知足常乐 |
总的来说,“垂涎三尺”虽然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,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提醒我们,做人要懂得克制欲望,不要被贪婪蒙蔽了双眼。适度的追求是动力,但过度的渴望往往会带来负面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