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失魂落魄的词语解释是什么】“失魂落魄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惊慌、恐惧或情绪失控时的状态。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失去常态、精神恍惚的样子,通常带有负面情绪色彩。
一、词语解释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失魂落魄 |
拼音 | shī hún luò pò |
词性 | 联合式成语,多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 |
释义 | 形容人因受到惊吓、恐惧、忧虑等强烈情绪影响,精神恍惚、举止失常,像失去了灵魂和魂魄一样。 |
近义词 | 惊慌失措、六神无主、心慌意乱 |
反义词 | 镇定自若、从容不迫、处变不惊 |
用法示例 | 他听到噩耗后,失魂落魄地坐在地上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 |
出处 | 出自《红楼梦》:“贾母听了,吓得失魂落魄。”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失魂落魄”由“失魂”和“落魄”两个部分组成:
- 失魂:指的是灵魂离开了身体,比喻精神恍惚、失去理智。
- 落魄:原指穷困潦倒,后来引申为状态混乱、不得志。
结合起来,“失魂落魄”不仅表示心理上的极度不安,也可能暗示生活中的困境或失败。在现代使用中,更多用于描述人在突发状况下的心理反应,如遇到意外、重大打击、惊吓等情况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惊吓后 | 她被突如其来的雷声吓了一跳,失魂落魄地站了起来。 |
情绪崩溃 | 他得知公司破产的消息后,失魂落魄地走在街头,不知所措。 |
意外事故 | 事故发生后,家属们一个个失魂落魄,哭得撕心裂肺。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“失魂落魄”多用于书面语,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。
2.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在正式场合中滥用。
3. 该词带有较强的负面情绪色彩,不宜用于描写轻松或正常的情绪状态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失魂落魄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情感丰富的成语,能够准确表达人在极端情绪下的状态。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