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是什么意思】“望之俨然即之也温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子张》,原文为:“子夏曰:‘贤贤易色;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’”虽然这句话不是直接出自《论语》中“望之俨然即之也温”的原句,但后人常将“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”作为对孔子形象的描述,用以形容一个人外表庄重严肃,但接触之后却感到温和亲切。
一、含义总结
“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”是形容一个人外在形象庄重严肃,令人敬畏,但一旦接近,却发现他性格温和、待人友善,让人感到亲切。这种特质通常用来赞美那些外表威严、内心仁厚的人,尤其是像孔子这样的圣贤人物。
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“内外一致”的人格追求,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有良好的外表形象,更要有温暖的内在品质。
二、表格对比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非《论语》原文,常见于后世对孔子形象的描述 |
字面意思 | “望之俨然”:远远看去庄重严肃;“即之也温”:靠近后感觉温和可亲 |
含义 | 形容外表庄重、内心仁厚,内外统一的人格魅力 |
使用对象 | 多用于赞美有德之人,如孔子等圣贤 |
文化内涵 | 强调“外正内和”,体现儒家思想中“仁”的精神 |
现代意义 | 在现代社会中,可用于形容那些外表严肃但待人温和、有修养的人 |
三、延伸理解
在古代,士人阶层非常重视个人的仪表与修养,“望之俨然”是一种礼仪规范下的表现,而“即之也温”则体现出一种内在的仁爱之心。这种人格特质不仅受到儒家推崇,也被视为理想的人格典范。
在今天,这句话仍然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一个人不应只注重外在形象,更要培养内在的善良与包容。真正有影响力的人,往往是在庄严中带着温情,在威严中蕴含慈爱。
结语:
“望之俨然即之也温”不仅是对古人品德的赞美,也是对我们现代人的一种启示——真正的修养,是外表的端庄与内心的温暖并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