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出塞九首全部原文】杜甫的《前出塞九首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反映边塞战争、将士生活和士兵心理的诗歌。这组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,描绘了从军征战的艰辛与无奈,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。以下是《前出塞九首》的全部原文,并附上简要总结与表格对比。
一、《前出塞九首》原文
1. 其一
我本良家子,少小从军征。
去时风沙暗,归来骨肉惊。
妻儿不相识,邻人尽相迎。
欲言未及语,泪落沾衣襟。
2. 其二
男儿生世间,不及马蹄尘。
愿为西南风,吹散君王心。
但得身无病,何辞死路深?
丈夫岂能忍,独坐空长吟。
3. 其三
挽弓当强弩,系马柳枝斜。
射杀南山虎,还驱北地蛇。
丈夫意气重,敢向敌前嗟。
誓将除国耻,不惧赴黄沙。
4. 其四
朝食一斗米,暮卧一丈床。
将军赐金帛,妻子笑盈堂。
忽闻边烽起,战鼓动四方。
披甲即从军,不得安眠乡。
5. 其五
丈夫抱枪立,霜刃映寒光。
血染征衣湿,风吹战马僵。
梦中归故里,醒后泪成行。
愿得封侯印,不作寻常郎。
6. 其六
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
孤城望不断,远道苦无津。
愿作边州客,不求富贵身。
但得身无恙,何须问功勋?
7. 其七
少年负壮气,欲逐大风行。
不识战场险,只知忠义情。
一旦临阵前,方觉命如萍。
愿作山中鹤,不染尘世名。
8. 其八
老夫年七十,犹自佩刀行。
虽无锋芒利,尚有胆气横。
忆昔从军日,热血满胸襟。
今朝回首望,白发已盈庭。
9. 其九
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
愿得平安归,不问功与名。
若遇故人笑,且共一杯羹。
何必论成败,心安即安宁。
二、总结与表格对比
序号 | 诗歌内容概述 | 主题思想 | 情感表达 | 语言风格 |
其一 | 描述士兵离家参军,归来时亲人已不认识,感慨人生无常 | 战争的残酷与人生的短暂 | 悲凉、哀伤 | 简洁质朴 |
其二 | 表达士兵希望改变命运,愿意为国家牺牲 | 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的牺牲 | 坚定、悲壮 | 抒情性强 |
其三 | 写战士英勇作战,誓死卫国 | 勇气与责任感 | 英勇、豪迈 | 雄浑有力 |
其四 | 反映军旅生活的艰苦与突然被征召的无奈 | 生活的无常与被迫参军 | 忧虑、无奈 | 直白写实 |
其五 | 表达战士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| 功名与荣誉的追求 | 希望、激情 | 激昂有力 |
其六 | 士兵在边疆孤独寂寞,渴望安定 |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| 孤寂、思乡 | 清冷淡雅 |
其七 | 少年不知战事艰难,后来才知人生如梦 | 对战争的反思与成长 | 感慨、悔悟 | 深沉内敛 |
其八 | 老兵依然坚持守边,体现忠诚与坚韧 | 忠诚与奉献精神 | 坚毅、沉稳 | 老练含蓄 |
其九 | 总结人生如旅途,强调平安与内心安宁 | 对生命的感悟与超脱 | 平和、豁达 | 淡泊自然 |
三、结语
《前出塞九首》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,通过士兵的视角,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、战争频繁的现实。每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思想,既有对英雄气概的赞颂,也有对战争苦难的同情,更有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。这组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也具有历史与哲学意义,值得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