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过河拆桥的出处和造句】“过河拆桥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达到目的后,就忘恩负义或不再顾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。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,而且寓意深刻,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。
以下是对“过河拆桥”的出处、含义及造句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。
一、
“过河拆桥”最早出自古代民间故事,后来被收录于多种典籍中,成为表达背叛、忘恩行为的典型成语。其字面意思是:在渡过河流之后,把桥拆掉,防止他人再使用。引申为在达成某种目的后,故意破坏或抛弃曾经提供帮助的人或事物。
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讲情义、忘恩负义的行为,尤其在职场、人际关系中较为常见。在使用时,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,避免误用或造成误解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过河拆桥 |
出处 | 民间故事,后见于《醒世恒言》等古典小说 |
字面意思 | 渡过河后拆除桥梁,防止他人再使用 |
引申含义 | 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,抛弃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|
使用场景 | 批评不讲情义、背信弃义的行为,常见于人际、职场等 |
语法结构 | 动宾结构,作谓语、定语 |
常见搭配 | 过河拆桥后,他便不再联系我;他总是过河拆桥,毫无诚信 |
近义词 | 背信弃义、忘恩负义、恩将仇报 |
反义词 | 知恩图报、饮水思源、感恩戴德 |
造句示例 | 1. 他借了朋友的钱,还完后就过河拆桥,再也不理对方。 2. 公司在成功后,过河拆桥,把最初的合作伙伴抛弃了。 |
三、结语
“过河拆桥”不仅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应避免这种行为,珍惜曾经的帮助与支持,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。同时,在写作或口语中正确使用这一成语,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