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水芙蓉怎么解释】“出水芙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清秀、美丽动人,也比喻事物清新脱俗、自然纯净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,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蕴。
一、
“出水芙蓉”字面意思是“从水中绽放的荷花”,原指荷花在水中亭亭玉立、洁白无瑕的样子。后引申为形容女子姿容秀丽、气质高雅,或用来比喻作品、艺术等清新自然、不加修饰的美。
该成语多用于文学、艺术评论中,强调一种自然之美与内在品质的结合。在现代语境中,也可泛指一切清新脱俗的事物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出水芙蓉 |
拼音 | chū shuǐ fú róng |
含义 | 原指水中盛开的荷花,后比喻女子容貌清秀或事物清新自然 |
出处 | 《南史·谢淑媛传》:“王夫人年少,有风韵,时人谓之‘出水芙蓉’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女性美貌或文艺作品的自然美感 |
近义词 | 清丽脱俗、花容月貌、天生丽质 |
反义词 | 雕琢粉饰、庸脂俗粉、黯然失色 |
例句 | 她那清秀的脸庞,宛如出水芙蓉,令人倾心。 |
三、文化背景与延伸
“出水芙蓉”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文献,最初是形容女性的美貌。到了唐代,诗人杜甫也曾用此词赞美佳人,如“态浓意远淑且真,肌理细腻骨肉匀。绣罗衣裳照暮春,蹙金孔雀银麒麟。头上倭堕髻,耳中明月珠。云鬓花颜金步摇,芙蓉帐暖度春宵。”这里的“芙蓉帐”虽非直接使用“出水芙蓉”,但意境相通。
此外,“出水芙蓉”也常被用于书画、诗词中,象征纯洁、高雅与自然之美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“天然去雕饰”的审美追求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出水芙蓉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