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神矍铄的意思】“精神矍铄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虽然年纪较大,但依然显得非常有精神、精力充沛。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老年人,带有褒义色彩,表达了对老人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的赞赏。
一、
“精神矍铄”出自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:“(马太后)虽处尊位,不以贵骄人,每见帝,未尝失礼,言辞谦逊,举止庄重,年虽老而精神矍铄。”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,用来形容人即使年岁已高,依然神采奕奕、充满活力。
该词不仅强调身体上的健康,也包含心理上的积极状态,体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用“精神矍铄”来赞美长辈或朋友,表达对其良好状态的认可与敬佩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精神矍铄 |
拼音 | jīng shén jué shuò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 |
含义 | 形容人年老但精神饱满、精力充沛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老年人,带褒义 |
近义词 | 精神焕发、神采奕奕、老当益壮 |
反义词 | 萎靡不振、无精打采、老态龙钟 |
适用对象 | 多为中老年人,也可用于年轻人 |
使用场景 | 赞美他人精神状态、描写人物形象等 |
三、使用建议
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“精神矍铄”时,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。它更适合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,尤其适用于对长辈的赞美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。避免在过于随意的对话中使用,以免显得生硬或不自然。
同时,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更贴切的表达方式,如“神采飞扬”、“活力四射”等,使语言更加生动自然。
通过了解“精神矍铄”的含义与用法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,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与赞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