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休戚与共的词语解释】“休戚与共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、情感深厚,共同经历顺境与逆境。该词源于古代文献,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色彩,适用于描述家庭、朋友、同事或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休戚与共 |
拼音 | xiū qī yǔ gòng |
解释 | 休:喜悦、欢乐;戚:忧愁、悲伤;与共:一起承担。指彼此之间共享快乐,也共同承担痛苦,形容关系亲密、命运相连。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夫谋而不得,则往事之咎,不可悔也;事而无功,则又为之,不可救也。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……‘休戚与共’,是谓同心同德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感情深厚、相互支持的关系,也可用于国家、团体等集体之间。 |
近义词 | 同甘共苦、同舟共济、患难与共 |
反义词 | 背信弃义、分道扬镳、各奔前程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家庭关系 | 父母与子女之间休戚与共,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。 |
友谊 |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成功时为你高兴,在你失败时给予支持。 |
国家关系 | 在国际事务中,国家之间应休戚与共,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。 |
团队合作 | 团队成员之间要休戚与共,才能在困难面前齐心协力。 |
三、常见误用提醒
- 误用一:将“休戚与共”理解为“一起做事”,而忽略了其强调的情感和命运关联。
- 误用二:用于描述简单的合作关系,而非深厚的情感联系。
- 正确用法:强调“共同经历喜怒哀乐”,而非单纯的行为配合。
四、总结
“休戚与共”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,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和共同命运。它不仅可用于日常交流,也常出现在文学、政治、历史等正式场合,表达团结、互助和共担责任的精神。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,确保准确传达其深层含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