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言而喻的意思】“不言而喻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些事情非常明显,不需要用言语去解释或说明。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十分常见,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语言。
一、
“不言而喻”出自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予欲无言。’子贡曰:‘子如不言,则小子何述焉?’子曰:‘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’”虽然原意略有不同,但现代常用的意思是“不用说就能明白”,强调事情的明显性。
在实际使用中,“不言而喻”多用于形容某种现象、道理或结果非常清楚,无需进一步解释。例如:“他迟到的原因不言而喻。”意思是大家都能看出他迟到的原因,不需要再解释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不言而喻”并不等同于“显而易见”,它更强调“无需言语”的意思,而不是仅仅“容易看到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不言而喻 |
| 出处 | 《论语·阳货》 |
| 原意 | 孔子说“我不想说话”,子贡问:“您如果不说话,我们怎么学习呢?”孔子回答:“天说什么了吗?四季照常运行,万物自然生长,天说什么了吗?” |
| 现代常用义 | 指事情非常清楚,不需要用语言说明 |
| 使用场景 | 描述明显的现象、道理或结果 |
| 近义词 | 显而易见、一目了然、不言自明 |
| 反义词 | 言而不明、含糊不清、晦涩难懂 |
| 典型例句 | 他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,这真是不言而喻。 |
| 注意事项 | 不强调“看得见”,而是“不用说就能明白” |
三、使用建议
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“不言而喻”时,要注意上下文是否适合。如果所描述的内容确实非常明确,没有歧义,那么使用该成语会增强表达的简洁性和说服力。但如果内容较为复杂或存在多种解释可能,就不宜使用此成语,以免造成误解。
总之,“不言而喻”是一个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,恰当使用可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逻辑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