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诚惶诚恐什么意思】“诚惶诚恐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一种非常紧张、害怕或不安的心情。它原本出自古代文献,后来被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中。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,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。
一、成语释义
“诚”表示实在、确实;“惶”指恐惧、慌张;“恐”是害怕。合起来,“诚惶诚恐”意思是:实在感到害怕和不安,形容人非常紧张、谨慎或害怕的样子。
二、出处与演变
| 项目 | 内容 | 
| 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臣闻圣人之治天下也,……其言也信,其行也正,故能使人诚惶诚恐。” | 
| 演变 | 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,广泛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,表达一种谦逊、敬畏或害怕的情绪。 | 
三、常见用法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 
| 表达对权威的敬畏 | 他对领导的批评感到诚惶诚恐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 | 
| 表示自己做得不够好 | 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,他感到诚惶诚恐,不知如何面对老师。 | 
| 谦虚自责 | 对于自己的失误,他感到诚惶诚恐,深感内疚。 | 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词语 | 
| 近义词 | 惊慌失措、忐忑不安、战战兢兢 | 
| 反义词 | 镇定自若、从容不迫、泰然自若 | 
五、使用注意事项
- 语气庄重: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,不适合用于轻松、随意的对话。
- 强调情绪:重点在于“害怕”和“不安”,而非单纯的“紧张”。
- 搭配对象:通常用于描述对某人、某事或某种情况的反应,如对权威、责任、错误等。
六、总结
“诚惶诚恐”是一个表达极度紧张、害怕或不安情绪的成语,常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。它源于古代文献,经过长期使用,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。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,以确保表达准确、得体。
| 成语 | 诚惶诚恐 | 
| 含义 | 实在感到害怕和不安 | 
| 出处 | 《后汉书》 | 
| 用法 | 表达敬畏、紧张或自责的情绪 | 
| 近义词 | 惊慌失措、忐忑不安 | 
| 反义词 | 镇定自若、从容不迫 | 
通过以上内容,可以更全面地了解“诚惶诚恐”的含义、用法及相关词汇,帮助读者在实际交流中正确运用这一成语。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