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不忮不求什么意思】“不忮不求”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心地善良、不嫉妒他人、也不贪图利益。这个成语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: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?……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”意思是:既然见到了君子,为什么还不高兴呢?不嫉妒、不贪求,怎么会不善呢?
在现代语境中,“不忮不求”多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,为人正直,不为私利所动,不因他人成功而生嫉妒之心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不忮不求 |
拼音 | bù zhì bù qiú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 |
释义 | 不嫉妒,不贪求;形容人品高尚、心胸宽广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道德品质,也可作褒义词使用 |
近义词 | 安分守己、淡泊名利、心怀坦荡 |
反义词 | 嫉贤妒能、贪婪无度、心怀叵测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不忮不求”由两个部分组成:
- 忮(zhì):意为嫉妒、怨恨。比如看到别人比自己好,心里不舒服。
- 求(qiú):意为贪求、索取。指对名利、地位等的过度追求。
因此,“不忮不求”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成就时,不产生嫉妒情绪,也不对物质或权力有过多的欲望。这种态度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推崇的“中庸之道”和“君子之德”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形容品德高尚的人
- 他一生清廉自守,从不忮不求,深受百姓爱戴。
2. 评价人际关系
- 在团队中,大家应做到不忮不求,才能和谐共处。
3. 文学作品中引用
- 古代文人常用此成语来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。
四、总结
“不忮不求”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,也是一种处世智慧。它倡导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得失,避免因嫉妒和贪欲而失去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底线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