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功高三分国写的人物是谁】“功高三分国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八阵图》,全诗为:
> 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。
> 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吴。
这首诗是杜甫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高度评价。其中“功盖三分国”一句,意指诸葛亮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,功勋卓著,奠定了蜀汉的基础。
一、
“功高三分国”这一句中的“功”,指的是功绩和贡献;“三分国”则指的是三国时期(魏、蜀、吴)的鼎立局面。因此,“功高三分国”所写的正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——诸葛亮。
诸葛亮不仅是蜀汉的丞相,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和治世能臣。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,并在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刘禅,致力于国家治理与北伐中原。他的智慧、忠诚和远见被后人广泛传颂。
二、人物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诸葛亮(字孔明) |
出生年份 | 公元181年 |
去世年份 | 公元234年 |
国籍 | 中国(三国时期蜀汉) |
身份 | 蜀汉丞相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发明家 |
主要成就 | 辅佐刘备建立蜀汉,提出“隆中对”战略,发展农业,改革制度,北伐曹魏 |
代表作品 | 《出师表》、《诫子书》、《兵法二十四篇》 |
历史评价 | 被称为“千古贤相”、“智圣”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与智慧的象征 |
诗词引用 | 杜甫《八阵图》中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 |
三、结语
“功高三分国”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高度概括。他在三国乱世中以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,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杜甫的诗句不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,也反映了后人对他历史地位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