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哪些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】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,"勤学好问"一直被视为提升自我、追求真理的重要途径。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现代学者,都曾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对勤奋学习与勇于提问的重视。以下是一些关于“勤学好问”的经典名言,并结合其内涵进行简要总结。
一、勤学好问的名言总结
1. 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”
——唐代·韩愈
含义:学习如登山,勤奋是唯一的路径;求知如渡海,刻苦是唯一的船只。强调勤奋的重要性。
2. “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”
——《论语》
含义: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,才称得上是“文”(有修养)。鼓励虚心求教,不拘身份。
3. 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
——《论语》
含义:无论走到哪里,总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。倡导谦逊与开放的学习态度。
4. 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——《论语》
含义:只学习不思考会迷失方向,只思考不学习会陷入危险。强调“学”与“问”并重。
5. 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
——《论语》
含义:做事敏捷,说话谨慎,向有道德的人请教并纠正自己,这才是真正的“好学”。
6. “学贵有疑,小疑则小进,大疑则大进。”
——清代·陈献章
含义:学习中最宝贵的是有疑问,小问题带来小进步,大问题带来大突破。
7. 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”
——《三国志》
含义:反复阅读一本书,意义自然显现。强调通过不断学习来理解知识。
8. 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——宋代·朱熹
含义:水流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不断注入。比喻学习要有新知识的不断补充。
9. “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
——中国谚语
含义:学习就像逆水行船,不努力就会后退。提醒人们必须持续努力。
10. “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”
——《尚书》
含义:喜欢提问的人会变得丰富,固执己见的人只会狭隘。强调开放思维的重要性。
二、勤学好问名言汇总表
序号 | 名言内容 | 出处 | 含义简述 |
1 | 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 | 韩愈 | 勤奋是学习的唯一路径,刻苦是求知的必要条件 |
2 | 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 | 《论语》 | 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是修养的表现 |
3 | 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 | 《论语》 | 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|
4 |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 | 《论语》 | 学与思缺一不可 |
5 | 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 | 《论语》 | 做事敏捷,说话谨慎,善于请教 |
6 | 学贵有疑,小疑则小进,大疑则大进 | 陈献章 | 疑问是学习的动力 |
7 |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 | 《三国志》 | 反复阅读有助于理解 |
8 | 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 | 朱熹 | 新知识是保持学习活力的关键 |
9 | 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 | 中国谚语 | 学习需要持续努力 |
10 | 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 | 《尚书》 | 善于提问使人丰富,固执己见使人狭隘 |
通过这些名言,我们可以看到,“勤学好问”不仅是学习的方法,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。它要求我们不断努力、不断提问、不断反思,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