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意忘形的词语解释】“得意忘形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取得成功或获得某种好处后,因过于兴奋而失去了常态,表现得举止失态、言行夸张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常用于批评那些在胜利或顺境中失去理智的人。
一、词语解释
| 词语 | 得意忘形 |
| 拼音 | dé yì wàng xíng |
| 注音 | ㄉㄜˊ ㄧˋ ㄨㄤˋ ㄒㄧㄥˊ |
| 释义 | 因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,行为失当。 |
| 出处 | 出自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衍虽居高官,每言及‘得意忘形’,未尝不叹。” |
| 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因得意而失去分寸,常含贬义。 |
| 近义词 | 忘乎所以、得意洋洋、喜形于色 |
| 反义词 | 谦虚谨慎、镇定自若、冷静沉着 |
二、使用场景与例子
| 使用场景 | 举例说明 |
| 工作场合 | 小李升职后,整天炫耀自己的成绩,甚至对同事指手画脚,显得得意忘形。 |
| 学习生活 | 考试得了第一名,回家后不停向家人炫耀,甚至在朋友面前吹嘘,显得有些得意忘形。 |
| 日常交流 | 在社交场合中,有人因为一点小成就就自我膨胀,让人觉得他有点得意忘形。 |
三、注意事项
- 语境选择: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讽刺,不宜用于正面评价。
- 语气把握:使用时需注意语气,避免让人感到被冒犯。
- 搭配使用:可与“忘乎所以”、“趾高气扬”等词语搭配使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四、总结
“得意忘形”是一个具有明显情感色彩的成语,主要强调人在得意时可能失去理智和分寸。它提醒人们在取得成绩或获得成功时,应保持谦逊和冷静,避免因过度兴奋而做出不当行为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