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不见经传的意思】“名不见经传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事物虽然有某种能力或成就,但知名度不高,没有被广泛传播或记载。这个成语常带有一定的惋惜或感叹意味,表示其未被世人所知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名不见经传 |
拼音 | míng bù jiàn jīng zhuàn |
出处 | 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子曰:‘吾与点也。’”后世多用此意指人不为人知。 |
含义 | 指名声不为人所知,没有被记录在典籍中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虽有才能或价值,但缺乏知名度。 |
情感色彩 | 带有惋惜、遗憾的情绪。 |
近义词 | 鲜为人知、默默无闻、声名不显 |
反义词 | 誉满天下、闻名遐迩、赫赫有名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名”指的是名声、名气;“见”是看见、被了解;“经”是指经典、典籍;“传”是流传、记载。合起来就是“名声没有出现在经典或文献中”,也就是“没有被记载、没有被广泛知道”。
这个成语最初用于评价人物,比如古代的学者、隐士等,他们可能有很高的学问或德行,但由于种种原因(如不善张扬、生逢乱世、身处偏远等),未能被朝廷或后人所知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扩展到包括事物、作品、品牌等,用来形容它们虽然存在,但缺乏知名度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人物方面
- “这位老匠人手艺精湛,可惜名不见经传,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。”
- “他虽然才华横溢,但因为性格低调,名不见经传。”
2. 作品或品牌方面
- “这家小酒庄酿的酒品质极佳,却因规模小,名不见经传。”
- “这款新产品设计独特,但市场推广不足,至今仍名不见经传。”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名不见经传”强调的是“未被记载或传播”,而非“没有价值”。因此,不能用来贬低一个人的能力。
- 在正式场合中,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,避免造成误解。
五、总结
“名不见经传”是一个表达遗憾和惋惜的成语,适用于描述那些有潜力或实力,但尚未被广泛认知的人或事物。它提醒我们,有些优秀的事物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被发现,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挖掘。